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 新闻
    学校传染病
    时间:2014-04-03 14:36 浏览数:0次 【关闭页面】

    1、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部红肿及疼痛、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退疹后皮肤脱屑,也可出现肾炎或风湿热等并发症。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带菌者。一般经飞沫传染,自发病前24小时至发病的高峰期传染性最强,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较多见。

    预防: ⑴ 控制传染源。对病人进行6天隔离治疗,对接触者医学观察2天,并可用青霉素进行预防,学校有本病流行时,对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患者,均按猩红热隔离治疗。

    ⑵ 切断传播途径。对患者的分泌物及污染物应随时消毒,在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到公共场所。

    2、结核病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结核杆菌通过飞沫传播。因此,有咳嗽、咳痰等症状的排菌肺结核病人具有传染性。咳嗽、咳痰超过两个星期,有时咯血,伴有低烧、乏力等症状,警惕是否得了肺结核。应该到当地的结核病防治院(所)通过拍胸片、查痰等检查进行明确诊断。

    预防:⑴控制传染源。学校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病人,首先要隔离治疗,传染性消失后凭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诊断证明方可复学;非传染性病人在治疗期间可以继续上学,其治疗由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负责。

    ⑵与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担心被传染,最好接受PPD筛查,强阳性感染者可进行预防性服药。

    ⑶切断传播途径:对分泌物,尤其是痰要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有效处理。

    ⑷经常开窗通风是预防肺结核病的有效措施,按时作息、合理饮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都会增加身体抗病能力。

    ⑸学校结核病的预防、治疗、管理应该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计划。要积极配合疾病控制机构做好“构建无结核病和谐校园”的各项活动。

    3、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症状是潜伏期1—10天,突起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及脑膜刺激征,经呼吸道传播

    预防:⑴搞好室内和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⑵15岁以下儿童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于冬季到来之前接种流脑菌苗。

    ⑶发现流脑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不要带孩子到病人家串门,流脑流行季节尽量少到剧院等人口密集地方。

    ⑷被褥、日用品和用具要勤晒太阳。

    ⑸用醋熏蒸房间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4、风疹  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
        预防: ⑴发现风疹病儿,应立即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 

    ⑵风疹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保护孕妇,尤其妊娠初期2-3个月内,避免接触风疹患儿。 

    ⑶患儿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后复感新邪,加重病情。发热期间,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不吃煎炸与油腻之物。 

    ⑷防止搔破皮肤,引起感染。

    5、麻疹  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多发于冬、春季节。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飞沫传播。本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 
        预防:⑴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

    ⑵房间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

    ⑶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

    6、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轻微的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为特征。

    预防:⑴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到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 

    ⑵通风换气,避免与急性期病人接触,对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进行消毒,托幼机构宜用紫外线消毒。

    ⑶对接触水痘患者12小时内的易感者(免疫缺陷者,孕妇,体弱多病者),肌肉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5ml有预防功效,水痘疫苗注射,预防效果为68—100%,有效期10年。

    7、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呼吸道外的各种病症。 流感杆菌和病毒主要以飞沫核的形式进行传播,可以通过打喷嚏,咳嗽,谈话等方式进行传播,易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进行播散且暴发流行。典型症状为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咽干喉痛,干咳,有腹泻。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充血,咽部充血,软腭上有滤泡。 
      预防:⑴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和外出归来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的水下洗手,手要彻底洗干净;经常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⑷家里的门窗要定时打开,进行自然通风,每天不少于2小时。

    ⑸被褥要在太阳下暴晒2小时左右,每星期不少于1次。

    ⑹每天要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白开水,适当吃些水果。 

    ⑺保证足够的睡眠。

    ⑻到公共场合,尽量做到戴口罩。

    ⑼可注射流感疫苗,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8、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腮腺炎或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还能引起脑膜炎、睾丸炎、胰腺炎。典型症状是以耳垂为中心呈弥漫性肿大。部分病人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可再度上升达40℃。多发于冬、春季,有腮腺炎病人接触史。

    预防:⑴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进行隔离,由于症状开始前数天患者已开始排出病毒,因此预防的重点是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

    ⑵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皮下接种亦可采用喷鼻或气雾方法,90%以上可以产生抗体,潜伏期患者应用可减轻症状。

    9、流行性出血热  是一种由鼠类带毒传播的,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老鼠。年均可散发,秋冬季节增加,春季达到高峰。流行性出血热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以及胎盘和虫媒传播。主要症状有:发热、胃肠道症状、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颜面、颈部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眼结膜、眼睑水肿和面部浮肿、出血、肾损伤、验血异常、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

    预防:⑴降低鼠密度,控制传染源。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清除垃圾,消灭老鼠的栖息场所。

    ⑵搞好食品卫生和食物保藏等工作,防止鼠类及排泄物污染食品或食具。因出血热病毒对一般消毒剂十分敏感,加热56℃,30分钟或煮沸1分钟即可杀灭。因此,流行季节尽量不吃冷食物,剩饭、剩菜食用前必须加热或蒸煮,饮用水应煮沸。

    ⑶保持室内卫生和地面干燥、勤洗勤晒被褥,不坐卧草地或柴草堆。

    ⑷要提高防鼠意识,避免与鼠类及排泄物直接接触,严禁玩弄鼠类,千万不要赤手接触鼠尸,灭鼠后鼠尸应焚烧,或消毒后深埋。

    ⑸有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地区,16~60岁的人群可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预防发病。

    10、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有散在性发病。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及粘液脓血便为特征。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传播。

    预防:控制菌痢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其次应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对饮食、水源管理,消灭苍蝇;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或不新鲜的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11、霍乱 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酸碱失衡、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预防(1)及时发现隔离病人,做到早诊断、早隔离 早治疗、早报告,对接触者需留观5天待连续3次大便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2)管理好水源、饮食卫生,处理好粪便,消灭苍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

    12、艾滋病 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传染病。感染了艾滋病,就会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主要通过血液、不正当的性行为、吸毒和母婴遗传四种途径传播。因艾滋病病毒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活的细胞中生存,不能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离开了这些血液和体液,这些病毒会很快死亡。所以,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如:握手,接吻,共餐,生活在同一房间或办公室,接触电话、门把、便具,接触汗液或泪液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

    预防:⑴洁身自爱,不性乱。

    ⑵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

    ⑶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穿耳、纹眉。

    ⑷怀疑自己或对方受艾滋病病毒感染时坚持使用避孕套。

    ⑸有毒瘾者暂未戒除前切勿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⑹医疗时使用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及检查、治疗器械。

    ⑺有必要输血时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验合格的血。

     13、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由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乙脑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患者大多数起病急骤,发热,体温常在39℃至40℃,常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及精神倦怠等症状。潜伏期一般在10至14天左右,进入发病期后,症状加重,除有高热外,突出表现为意识障碍、惊厥、严重时发生嗜睡昏迷,呼吸衰竭,其中呼吸衰竭是主要死亡原因。

    预防“乙脑”主要靠灭蚊、防蚊。夏季室内应安装纱门、纱窗防蚊,蚊子多的地方要挂蚊帐,或使用杀虫剂、电蚊香,尽可能不让蚊子叮咬。

    14、手足口病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每年的发病时间高峰在7月份左右。从感染到出现症状通常是3-6天。首发症状是发热。手足口病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比如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牙刷、玩具等,通过日常接触可经口感染。

    预防:注意饮食卫生;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减少间接接触;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可控制本病不发生继发感染。

     15、甲肝  为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一般潜伏期为26周。病程为2-4个月。冬春季节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

    甲肝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共享餐具、茶杯、牙具等,吃了肝炎病毒污染的食品和水,都可以受到传染。

    预防  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讲究餐具、茶具的卫生,及时接种丙种球蛋白,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16、乙肝   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乙肝在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主要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和性传播。

    预防:⑴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要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⑵平常要保持愉快心情,“怒则伤肝”。

    ⑶了解和掌握乙肝病的一些防治知识,养成并坚持良好、科学的生活规律。

    ⑷合理调配营养与食疗,忌烟酒,少食油腻之物,避免便秘。

    ⑸注意起居和个人卫生,根据气温增减衣服,积极预防各种感染,定期复查肝功能。 

     17、学校卫生消毒  

    ⑴对桌椅等表面的消毒:每天开始工作前用湿布抹擦一次,地面用湿拖把擦一次,禁用干抹干扫,抹布和拖把等清洁工具各室专用,不得混用,用后洗净晾干。如有传染病发生时可用250mg/L~500mg/L有效氯溶液(如“84”消毒液)抹擦一次。地面的消毒:用2倍浓度上述消毒液拖擦。

    ⑵保证餐具的消毒效果,要严格执行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

    ① 流通蒸汽消毒20min(温度为100℃);

    ② 煮沸消毒15 min;

    ③ 化学消毒:不具备热力消毒的单位或不能使用热力消毒的食具可采用化学消毒法。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如“84”消毒液)5 min-10 min。

    ⑶如有呼吸道传染病发生,主要措施是开窗通风,也可用过氧化氢复方空气消毒剂对空气进行消毒,一般用量按过氧化氢50mg/m3 计算,采用喷雾法,在相对湿度60%~80%,室温下作用30 min。

    ⑷教育学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勤洗手,流水洗手,打肥皂洗手。必要时用手部抗菌消毒液(如5000mg/L的碘伏溶液或75%乙醇溶液)做手消毒处理。

    学校常见病

    1、近视眼的预防  

    ⑴卫生习惯培养。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距离;不要在暗的光线或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或走路时或在动荡的车厢里看书。学习1小时左右,要休息10—15分钟,或向远处眺望,使睫状肌放松休息。

    ⑵眼保健操。眼保健操是经络穴位原理与医疗体育相结合的自我按摩。操作时要注意穴位正确,避免眼部感染。

    ⑶良好的照明条件。我国规定教室桌面平均照度不低于150勒克斯,黑板的平均照度不低于200勒克斯。在家中,一般除室内全面照明外,书桌上应有一盏台灯局部照明,光线自左前方来为宜。

    ⑷合适的课桌椅有益于保护视力。适合儿童身高的课桌椅高度及斜度保证眼睛到书本有合适的距离(33厘米左右)。桌面应倾斜10-12度,使眼睛至书本上、下行的距离相等。

    ⑸文字与纸张对比度要大,以保证文字、插图清晰;纸面应光滑但不产生眩光;儿童写字字体要大,长宽应为9毫米;教师的板书,汉字长宽应大于8厘米,拼音字母及阿拉伯数字长宽应大于4厘米;注意营养,特别是摄人足够的蛋白质,钙也有助于预防近视的发生。

    2、沙眼的预防

    沙眼是通过患者眼分泌物传染的。沙眼病人常有摩擦感、畏光、流泪、有分泌物等症状,儿童开始时可有急性结膜炎的症状。如有继发感染,角膜溃疡、睑内翻倒睫时,可引起严重的视力障碍。家庭里应提倡一人一巾、一人一盆,有条件的最好用流水洗脸;外出归来要洗手,切忌用脏手揉眼睛;理发馆、浴室等处的公用毛巾要认真消毒,严防沙眼的传播;儿童每年应作一次眼科检查,发现轻沙眼要及早治疗。

    3、牙周病的预防

    牙周病是指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疾病。应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口腔卫生指导。正确刷牙、早晚刷牙,使用牙线消除牙间邻面菌斑,以减少牙龈炎的发生。定期作口腔健康检查,由医务人员协助进行洁治,去除菌斑和牙石。牙周疾病的预防不仅要消除局部不良刺激,还需要提高机体全身的抵抗力。合理营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

    4、龋病的预防

    龋病的发生要有易感宿主、致龋细菌、适宜的食物和足够的时间。龋病的预防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对食物的控制,多途径、多形式的应用氟化物。对儿童青少年施行窝沟封闭。普及口腔卫生知识,加强龋病的防治设施等。

    ⑴控制牙茵斑。刷牙须早晚各一次,晚上刷牙尤为重要。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如合并使用牙线或牙间刷,邻面菌斑的清除率可大大提高。

    ⑵调节饮食预防龋病。用水果之类的食品代替糖食;严格限制餐间摄取甜食,进餐后刷牙或认真漱口;晚上睡觉前不要吃甜食,也不要喝甜饮料;食物中多增加矿物质特别是钙、磷,对牙齿的矿化很重要。

    ⑶增强宿主的抗龋力。牙齿的抗龋力是宿主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牙齿发育时期所遗留的窝沟太深或牙齿排列拥挤不齐,往往造成细菌滞留。牙齿矿化程度低,釉质表面含氟量少,则釉质在酸中的溶解度增高;因此采取相应措施可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降低牙齿对龋病的易感性。

    5、营养不良的预防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按照主要缺乏的营养素,营养不良可分为蛋白质营养不良,能量营养不良以及混合性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儿童青少年中以第三种类型多见。

    营养不良的防治措施:

    ⑴搞好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孕妇的保健及合理的营养是婴儿健康的根本。婴儿出生后,鼓励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母乳不足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代乳品,进行人工喂养,并及时添加辅食,提供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⑵积极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按时接种疫苗。对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早治疗。

    ⑶搞好学生营养午餐,目前一些儿童营养不良的原因是没有解决好一日三餐饮食结构,营养和热量分配不合理。逐步推广学生营养午餐有利于改善儿童少年营养不良的状况。此外,合理安排生活制度,加强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对预防营养不良也很重要。营养不良儿童应由医生指导补充营养,调整饮食,因地制宜选择食品。

    6、肥胖的防治 

    ⑴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肥胖危害性的认识。有的父母认为孩子长得越胖越建康,实际不然,体重超过一定范围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儿童期肥胖可引起成年期肥胖成年期许多疾病,所以肥胖的预防要从小抓起。儿童肥胖可能与家庭生活、饮食习惯有关,因此进行家庭膳食指导,举办预防肥胖的家长学习班也是必要的。

    ⑵从孕妇开始,避免进食过多的食物,以防胎儿体重增加过多;坚持母乳喂养,实施生长监测,发现体重增长过快时,及时给予饮食指导,使其体重恢复正常水平。

    ⑶鼓励青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鼓励他们走路上学,多做些家务劳动,既能增加热能的消耗,预防肥胖的发生,也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7、单纯性肥胖的判定

    ⑴身高标准体重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标准是根据大数量人群资料统计确定(附表1、附表2、附表3)

    各身高组(以lcm分组)的标准体重(100%),标准体重的90%—110%为正常范围,标准体重的110%-12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身高标准体重筛查标准见附表3。

    ⑵指数法

    最常用的是体块指数(Body mass ixdex,BMl),主要用来评价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应该使用按性别、按年龄的体块指数(我国正在制定中)。体块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BMI=[体重(kg)/身高(cm)2]X104

    8、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缺铁性贫血要从健康教育、膳食指导和干预治疗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⑴ 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健康教育重点是普及营养知识、做到合理营养、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瘦肉、鱼、蛋、黑芝麻、黄豆、蔬菜等。

    ⑵注意与维生素C具有相反作用(抑制膳食铁吸收)的因素。如茶叶,内含大量鞣酸(单宁),具有很强的抑制铁吸收作用。尽量不要让青少年在吃饭前后喝茶。

    ⑶合理利用铁强化食品强化食物如面包、食盐、食糖、饮料、大米、酱油等。

    ⑷在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要动员家长想方设法为学生增加膳食中的富含血红素铁的动物蛋白食物成分。以谷类为主且种类单调的膳食,因食物中含大量磷酸、植酸和草酸,容易和铁结, 合,妨碍其吸收。但也不能盲目增加膳食中的动物性食物成分,导致营养素失衡,诱发肥胖、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成年期疾病。

    9、蛔虫病的防治  

    ⑴大力开展防治蛔虫病的健康教育,使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涤干净、勤剪指甲、不随地大小便,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⑵改善环境卫生,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卫生饮用水的供应和洗手设施的改善是关键。学校和社区都要做好环境卫生工作,以减少或切断蛔虫感染的中间环节。

    ⑶驱蛔治疗应坚持安全、高效、服用方便、价格便宜的原则,感染率高于40%的地区每年两次(两次间隔时间至少3个月)在学校集体服药驱蛔;感染率低于40%的地区,经粪检如普遍存在重复感染、多重感染或感染度较高,也可以进行集体服药驱蛔。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经常使用的驱蛔药是阿苯哒唑、甲苯哒唑、复方甲苯哒唑等。

    ⑷集体驱蛔应先在小范围内作试点,严格按照规定剂量服用,加强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取得经验后再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服药,对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学生应及时治疗,确保学生安全服药。

    10、青春期睡眠障碍的预防

    青春期睡眠障碍常见于大、中学生。青春期睡眠障碍可由于长期精神过度紧张、沉重的精神负担和思想压力而引起。最常见的症状是入睡困难、多梦、睡浅、晨起困倦、整日晕沉欲睡,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脑力迟钝、记忆力减退;还可产生抑郁、焦虑、悲观等情绪,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是造成大、中学生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防治青春期睡眠障碍的方法是:

    ⑴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培养乐观主义精神,开朗豁达,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

    ⑵针对患有青春期睡眠障碍的青少年的具体情况, ,进行心理指导,解除他们的思虑和紧张情绪,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⑶对患有严重的青春期睡眠障碍的青少年,必要时采用变换生活环境、改变生活方式、直到最后采取休学的办法。总之要使他们从严重的精神压力下解脱出来,同时辅以积极治疗。

    11、脊柱弯曲异常的预防措施  

    ⑴正确姿势的培养。自幼进行姿势教育,使儿童坐、立、行姿势端正,课桌椅高度适合儿童的身高,以保证学生读写姿势正确。

    ⑵体育锻炼。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及适当的体力劳动对儿童脊柱的正常发育有良好的作用,每天至少应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注意使左右肢体都能得到锻炼。

    ⑶矫正体操。对已有姿势性脊柱弯曲异常的学生,可组织他们做矫正体操。矫正体操形式多样,有各式各样的徒手操,也可利用各种体育器械做矫正操,游泳对预防和矫正脊柱弯曲有很大好处。矫正体操要长期坚持,习惯性脊柱弯曲异常需2—3个月才能见效。固定性脊柱弯曲异常则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强调的是,恢复正常之后,必须坚持经常的体育锻炼。

    12、学校意外伤害

    伤害是由于能量(机械、电、化学、热能、辐射)突然或短暂地作用于人体;超过人体的耐受能力而导致的机体损伤。意外:是指一种潜在有害的、无意识和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青少年是伤害的高发人群,有调查显示: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37%~43%。其中男生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

    因此预防伤害的重点对象是中小学生。伤害类型的前四位是跌伤、锐器伤、交通伤、碰伤。原因有以下几点:⑴跌伤、碰伤——运动、玩耍、走路、骑自行车、劳动和上下楼梯。⑵锐器伤——削铅笔、削水果、劳动。⑶交通伤——骑自行车、搭乘自行车或摩托车。

    常见学校意外伤害的种类有淹溺、电击伤、软组织损伤、骨折、烧伤和冻伤、颅脑损伤、眼外伤、耳鼻呼吸道异物、动物昆虫伤害、急性中毒、体育活动损伤。

    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⑴创造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高度重视学校建筑设备卫生,建立经常性卫生监督和预防性卫生监督机制。

    ⑵切实抓好学校健康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安全意识。制定《安全卫生守则》,教师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制定安全值班制度。

    ⑶遵守交通规则,严防道路交通伤害,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随时检查遵守情况,使青少年“知”和“行”并举。

    ⑷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及时沟通情况,发挥家庭在预防中小学生伤害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小学生伤害发生地点经常是在家中、校内及校外。因此应沟通家长配合学校,消除家庭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

    ⑸要加强对校医和保健教师的培训,提高对预防中小学生伤害的认识。使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主动配合校领导贯彻安全措施,开展安全教育,查找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健康专题
    传染病
    少儿/学校卫生
    健康促进
    环境卫生
    地慢病
    计划免疫
    药物维持治疗
    职业卫生
    艾滋病
    结核病
    最新动态
    学校健康教育的方法
    学校健康教育的原则与内容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
    学校传染病
    儿童的常见疾病――蛔虫病的预...
    科学补碘,预防出生缺陷与智力...